
湖北黄鹤楼导游词
作为一名可信赖的导游人员,通常会被要求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湖北黄鹤楼导游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湖北黄鹤楼导游词1各位朋友:
大家好!
很高兴能在这风和日丽的阳春三月陪同您一起畅游江南名楼――黄鹤楼。我将竭尽所能为您提供全面周到的导游服务,祝大家玩的开心。
黄鹤楼被中国历代诗人吟诗诵赞,一直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且以其历史之悠久,楼姿之雄伟而居三楼之首,享有"天下绝景"的美誉。
大家都知道,大自然中的鹤有很多种类,有白鹤,灰鹤,丹顶鹤,黑颈鹤等等,但是没有黄鹤,那么,武汉的老百姓为什么给自己家乡的标志性建筑起名叫黄鹤楼呢?这个美丽的名称来自一段美丽的神化传说。
很久以前,有一个姓辛的人在黄鹄山头卖酒度日。一天,有位衣衫褴褛的老道蹒跚而来,向他讨酒喝,辛氏的生意虽本小利微,但为人忠实善良,乐善好施。他见老道非常可怜,就慷慨答应。酒足饭饱后,老道非常感激辛氏。后来,老道每日必来,辛氏就有求必应。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有一天,老道又来到酒店,辛氏一见,急忙准备酒菜招待老道,老道急忙拦住,说今天我不喝酒,我是来向你告别的。又说每日饮酒,无以为谢,但我会画画,我给你的酒店画一幅画作纪念。说完,老道拾起地上的橘子皮,在墙上画了起来,不一会儿就画好了一只鹤,由于橘子皮的颜色是黄色,所以这只鹤也是黄色的。画完后,老道对辛氏说:只要你拍手相招,黄鹤便会下来,为酒客跳舞助兴。
辛氏一听,非常高兴,他立即去看老道画好的鹤,觉得栩栩如生,非常漂亮。他转身要向老道表示谢意,感谢老道给他的酒店画了那么好的一幅画,可是老道已不知去向。第二天,酒店来了客人,他想起老道的话,拍手一试,果然那只黄鹤一跃而下,引颈高歌鸣,翩翩起舞,舞毕又跳回墙上,客人十分高兴。消息传开后,吸引了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和远近的游人,都来店中看黄鹤起舞。从此酒店生意兴隆,辛氏因此发了财。
十年后的一天,老道又出现在酒店,辛氏一见,十分高兴,拉着老道说,你一去十年,我多方打听你的下落,不知去向。今天你回来了,请你再也不要离开。等辛氏讲完,老道对辛氏说:不知十年来你所挣的钱,还清了我的酒债了没有?辛氏急忙说:非常感谢,在你留下的黄鹤的帮助下,我现在非常富有。老道一听,哈哈大笑,并取下身上所带的铁笛,对着墙上的黄鹤吹起一首奇妙的曲调,黄鹤闻声而起,随着笛声唱歌跳舞。一曲吹完,只见老道跨上黄鹤,黄鹤载着老道飞走了,此后老道再也没有回来过。
武汉三镇的老百姓十分想念这只给他们带来幸福吉祥的仙鹤,纷纷建议辛氏在酒店旁建一座楼阁,供奉老道和黄鹤,以资纪念。同时也为云游四方的老道和黄鹤指引方向,希望他们早点回来。辛氏接受大家的建议,将多年积攒的钱拿出来在酒店旁盖起了一座高楼,他有感于黄鹤帮他致富,于是取名为黄鹤楼。千百年来,这个故事广为传颂,成为黄鹤楼因仙得名最有影响的传说。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即公元223年,至今约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其间屡毁屡建,不绝于世。这是因为黄鹤楼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胜建筑,它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兴衰。自从清同治十年,即公元1884年黄鹤楼被毁后,人们一直企盼着黄鹤楼重现江城,但一直未能如愿,直到改革开放后,黄鹤楼才得以重建,这充分反映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今天我们参观的黄鹤楼是以清代黄鹤楼为蓝本,于1981年动工修建,1984年建成的,离最后一座黄鹤楼被毁的时间整整有一百年。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是由东西排列而首尾相连的七座山组成,自西而东为黄鹄山,殷家山,黄龙山,高观山,大观山,棋盘山,西山,全长二千余米,因其形同伏蛇,故名蛇山。黄鹤楼建在黄鹄山顶,在古汉语中,"鹄"、"鹤"二字通用,故又称黄鹤山,黄鹤山上的楼阁,当然就叫黄鹤楼。但是人们更愿意接受因仙得名的传说。
为了使大家更好地观赏黄鹤楼我用五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奇、险、美、妙。高就高在山高楼更高,上刺青天与云霞比翼;奇就奇在神仙跨鹤,神话流传;险就险在临江而立,下临无地;美就美在登楼远眺,武汉风光尽收眼底;妙就在妙文人墨客,轶事流传。
好,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黄鹤楼公园。黄鹤楼公园是由主楼、配亭、轩廊、牌坊、古肆商业街等组成。主楼净高51.4米,共五层,外形类方正,四望如一。每边长35米,72根大柱拔地而起,60个翘角飞檐凌空,博采历楼之长,汇北雄南秀之风。金黄色的琉璃屋面古朴富丽,红葫芦形宝顶入夜闪闪发光,各层均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下面我们就一起进主楼看一看吧。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黄鹤楼的一楼大厅。大厅宽22米,长14米,您看这些古香古色的大柱,周长有两米,它们直通顶层可以说是整栋楼的擎天柱。迎面的这副"白云黄鹤图",高9米,宽6米,画面上黄鹤楼居中耸立,上方一仙者骑者黄鹤,吹者铁笛似离似归,下面人们载歌载舞,整副画面洋溢着浪漫神奇的气氛。画两侧柱子上还挂者清末重臣张之洞的一副名联:
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
大江东去波涛洗尽古今愁
大厅名联后是一巨幅雕屏,上绘历史上黄鹤楼的造型,技艺高超,又古色古香,堪称艺术精品。
好,请大家随我继续向上参观。我们现在所在的地方并非二楼,而是一楼与二楼的夹层,俗称跑马廊。这样的跑马廊每二层之间都有,大家可以算一下,黄鹤楼本有五层,再加上每两层之间的跑马廊,内部一共就有九层,因此,黄鹤楼又有了外五内九的建筑结构。这里陈列着一些历史的名人字画,大家可以欣赏一下。
大家看,二楼中陈列着唐宋元明清和现代六座黄鹤楼模型。他们各自代表了其处各自时代的建筑风格。您瞧,这座唐朝的黄鹤楼,一楼和城相连,外看只有两层,整体结构比较简洁粗犷,给人一种古朴雄浑的感觉。再看一下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
大家再看,这里还有一些布蓬之类的东西,您知道这是什么用的吗?没错,这就是咱们古时人们用的遮阳伞。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 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 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遗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也就是清光绪十年,它被雷火击毁了。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以清代黄鹤楼为基本,于1984年重修,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画面人 ……此处隐藏6188个字……宋代的楼,由楼、台、轩、廊四部分构成,每层翘首重檐,飞达四敞,展现了宋代精致隽逸的艺术风格。元代的形式延续了宋代的风格,明代则依然是两层。大家再看,这里还有一些布蓬之类的东西,您知道这是什么用的吗?没错,这就是咱们古时人们用的遮阳伞。请看这边清朝的黄鹤楼,它分三层,分别指的是天时。地利。人和。第一层有12个檐,代表着一天12个时辰,第二层十二个檐,代表一年有12个月,第三层的二十四个檐则代表一年24个节气。能将中国传统的天文历法文化融入其中,是它的最神奇之处了,遗憾的是在1884年的夏天也就是清光绪十年,这座清楼因山下房屋失火化为了灰烬。最后一座就是现在的黄鹤楼了,它以清代黄鹤楼为基本,于1984年重修,既不失黄鹤楼传统的独特造型,又比历代的楼更加雄伟壮观。三楼大厅来品位它的人文主题。大厅内陈列着一组大型陶瓷壁画《人文荟萃流千古》,再现了历史上著名人物来黄鹤楼吟诗作赋的情景。四楼是黄鹤楼的文化活动场所,陈列了当代书画名家游览本楼的即兴之作,这里还专门备下了文房四宝,若是哪位游客有兴趣,不妨在此一显身手。现在我们来到了黄鹤楼五楼的观景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在这里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这幅名为“江天浩瀚”的组画,它面积达90平方米,在全楼壁画中是最大的。它由10幅彩画组成,正面墙上的三幅是组画的中心,第一幅由上而下记载了远古的长江文化演替发展的过程。第二幅是在石绿底色上用金线描出的水浪占据了全部画面,使人似乎站到了长江的一个横断面上,感受着急流东去的波涛。第三幅反映的是三国以后黄鹤楼产生和兴废的过程。其它七幅,画在额枋上,分别是:长江源流,上游瀑布,三峡风光,庐山奇景,太湖风光,江流入海和沧海横流。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黄鹤楼之行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这次旅行过程中,我的工作还有很多应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地方,我能够向大家说的只有—谢谢,谢谢大家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如果来年我们有缘再次相会,我愿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大家,再见!
湖北黄鹤楼导游词5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濒临万里长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三国时期该楼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观赏楼。唐代诗人崔颢在此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61.7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楼高5层,总高度51.4米,建筑面积3219平方米。黄鹤楼内部由72根圆柱支撑,外部有60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它与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湖北黄鹤楼导游词6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江城武汉游览观光。我是大家此行的导游,姓陆,大家可以叫我小陆,那么坐在我身边的这位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希望在刘师傅娴熟的车技和我尽心尽力的讲解下,大家的武汉之行能是 今天上午呢,我将带大家参观的是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黄鹤楼,它曾号称"天下绝景"而名贯古今,与江西的腾王阁、湖南的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黄鹤楼坐落于蛇山西端,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也就诗元2 现在我们所站的就是黄鹤楼的一楼大厅,在厅中呢,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我身后这幅《白云黄鹤图》,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古神话,而黄鹤楼因仙得名说的也正是源于它了,画中这位仙者跨鹤乘风而起,口吹玉笛,俯视人间,大有依依不舍之情,黄鹤楼下的人群浮动,载歌载舞,祝愿仙人黄鹤能早返人世。我们再来看,这两根大柱上的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这是著名书法家吴作人先生书写的。它也暗示着我们登上黄鹤楼,登高远望是可以让人忘却烦恼忧愁的,那么我也希望大家能够抛开烦恼,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
一楼用壁画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黄鹤楼的古老神韵,大家是不是更想去了解一下它的历史呢?下面,请随我上二楼,我们现在经过的是被称作一楼半的跑马廊,在每两层楼之间都会有这样一个跑马廊,大家想一想,外观为五层的黄鹤楼加上这四个跑马廊是不什有九层呢?所以啊,黄鹤楼并不是大家看到的五层而是为九层,登上二楼,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这篇《黄鹤楼记》,楼记两边的壁画:右边这幅名为《孙权筑城》,它再现了1700多年前,三国时期孙权筑城和始建黄鹤楼的历史场面,左边这幅为《周瑜设宴》,它记录了传说中周瑜设宴困刘备于楼上以夺回荆州的故事,同时,在大厅里还陈列了唐、宋、元、明、清以及现代的黄鹤楼模型,不同的时代自然会产生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大家请看唐代模型几乎只有一座主楼伫立在那里。宋代黄鹤楼是由楼、台、轩、廊组合而成的建筑群,显得格外雄浑。元代黄鹤楼具有宋代楼的遗风,并且出现植物的配置,使建筑发展成为浓荫掩映的空间,达到了富丽堂皇的效果。明代楼具有典型的江南建筑风格,十分精致秀美,像一座小皇宫。清代楼只有主楼一座却应和"八卦五行"之数,奇特无比。最后大家再看现代的黄鹤楼,它是以清代同治楼为蓝本,既具山水相依,自然浑朴的古典风格又具有气势恢弘,多彩多姿的现代气派,所以我们觉得它是不失传统独特造型又比历代旧楼更加雄伟壮观。
看了黄鹤楼壮丽的外观,了解了它的历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感染一下黄鹤楼浓郁的文化气息,古人云"文因景成,景借文传"这句话对于黄鹤楼来说是再恰当不过了,那么大家猜一猜,这幅《人文荟萃》的壁画上穿红衣的诗人是谁呢?不,不是李白,好了,让我用一首诗来提醒大家,"昔人以乘黄鹤去,此地空于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对,我还没有说完大家就都知道了。它便是唐代大诗人崔颢了,相传大诗仙李白登上黄鹤楼饱览江城美景,可当他诗性大发时,却抬头看到了崔颢的《黄鹤楼》一诗,他觉得崔颢的诗写出了连他自己都无法表达的感情,不由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搁笔怅然而去。也正是有了李白搁笔的传说故事,黄鹤楼被赋予了丰富生动的文化色彩,才名扬天下。当然,美景留人,李白后来又作过至少五篇以上有关黄鹤楼的诗词,壁画上就有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那么大家都知道,我们武汉被誉为江城,而这还是取自李白的诗句:"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我为大家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了,在这里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理解和配合,若我在工作中有什么不足之处,还请大家批评与指正,最后祝愿大家旅途一路平安,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