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应该马上记录下来,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经过了近一段时间的课堂改革,其中出现了很多困难,发现了不少问题,实行和摸索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师生互动气氛
1、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关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人联想活跃、思维敏捷、激情勃发。浓郁的激情能充分有效地调动智力因素,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极大地激发创新敏感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做到“教得轻松,学得愉快”,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2、引导学生能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竞争又合作愉快的氛围。
在教学重点难点处,如能组织学生集体合作,则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而让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动手动脑,更是发展其创造力的有效方法。陶行知说过:“人生两个宝,双手和大脑。”“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提倡让学生在合作学习时操作、实践,找出规律,提炼方法。
3、课堂上要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太放任,也不过于严肃,形成积极、活泼、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
创新教育也是一种“活”的教育。现在学校里的规矩很多,课堂上的规矩更多。如此之多的规矩,把天真烂漫的孩子训练成“年纪轻轻的学究和老态龙钟的儿童”。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导致思维上的亦步亦趋。思想上的框框条条太多,必然束缚孩子的思维,窒息孩子的创新精神。当前,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发言众口一辞,甚至编造假话,哄骗家长和老师,使有识之士深感忧虑和担心。我们提倡孩子“思维无禁区”,让孩子畅想、畅言,精神上处于一种自由、放松的状态。在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二)教学主体凸现
1、要始终把发挥学生主体性作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的核心。
由于长期处在应试教育樊笼中,学生形成了学习和思维定势,潜在的创新意识被紧紧挤压着。教师讲读一篇课文,从作者、背景、结构、中心到写作特色,步步为营,滴水不溜,让学生写作文,起承转合,不偏不倚,层层设防;学生做练习,紧扣教材观点,不敢越雷池半步,这就养成了叶圣陶所说的那种“不是习惯的习惯”。要实施创新教育,首先必须打破这种“理性的奴性”(莱格语)的被动教学方式,以学生为根本,从学生心灵深处挖掘创新潜能,培养创新意识。
2、要特别注重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与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产生于认识和需要,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也是参与学习的强大动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语文教学关键在于教师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活动中善于启发诱导,语言幽默风趣,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少学生因学习紧张引起的心理压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学生敢于说话,敢于争辩,无所顾忌,往往迸发出智慧的火花,透露出创造的萌芽。
3、重视学生提出的意见,乐于听取学生的不同见解,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作出不同的决定。
常发“怪问”的学生不仅一般教师不喜欢,同学也易产生反感,认为是“出风头”。如果不鼓励这种学生,创新活动便难以进行下去。一次上《最先与最后》一课讲到田忌赛马时,一学生突然问:“在如此重大的比赛中,对手为什么没有发现孙宾、田忌的策略呢?”这个问题体现出了难得的“创新意识”,教师报以极大的热情,既引导大家进行讨论得出了答案,又保护了这种难能可贵的积极性。从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怪”问就是一颗“创造”的种子,它埋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但这颗珍贵而娇弱的种子只有在教师的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才会生根发芽,长大成材,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它腐烂在泥土之中。
4、培养学生敢于尝试的勇气。
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
学生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险精神。
5、教师要允许和接纳学生的学习错误,让学生正确认识错误,坦然面对错误;善于从错误中学习,从失败中获得经验,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法学法创新
1、教法要因人、因课、因时、因地而多变,尤其是必须反对“满堂灌”、“传送带”式的教法,尽量多给学生自由的时间空间去激发与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
2、课堂提问形式要多样化,内容呈开放性。
3、课堂教学中,构建探索性合作的学习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4、允许和鼓励学生利用绘画、音乐、手工、肢体运动等多种渠道,以喜闻乐见的或闻所未闻的方式来展示自己的思维。
5、改进作业设计、评价方法,反对单一、机械的抄写式、推演式作业。
二、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创设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氛围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很大程度来源于生活积累,来源于社会实践活动,来源于开放的课堂教学建构。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更新教学观念,摆正教师、学生在课堂中的位置。长期以来形成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都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满堂灌”,进行繁琐的课文分析,主要表现为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听、记。可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较强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要变口若悬河的讲授者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
2、改革备课方法,把传统教学的单一知识结构改变为认识和培养主体性人格双层面的教学结构
以往撰写教案时往往把教学步骤、教师的提问及问题的答案作为主要内容,教学设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效果,说白了即考试时如何让学生少丢分,得高分,知识领域关注多,学生能力发展关注少;教师抄写教案用时多,钻研教材用时少;钻研教法用时多,研究学生用时少;教学中教师以“灌输讲授”为主,课堂上很难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创新性语文教学要求把备 ……此处隐藏23363个字……,有利于学生的独立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只适合于较简单的内容;而讲授法,尽管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也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却具有信息量大,系统性、逻辑性强的优点。而且很多教学内容都必须在教师的有效讲解后学生才能理解掌握。因此无论教学如何改革,“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比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感悟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掌握。例如:在学习丙烯加聚反应的教学中,我形象的用了一个“吊”字来比喻,告诉学生,可以将非双健部分“吊”在双健碳原子的下边,加聚时,只将双健打开就可以了。又如:《化学平衡》中“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的‘勒夏特列原理’可以给学生讲授一些社会事例,⑴夏天天气炎热,同学们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阴凉没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
而冬天走路、做操时总是尽量往温暖有太阳晒的地方走、站;⑵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总是往没有那么拥挤的地方移动。??。任何事物在发生变化时均遵循一定的规律性。象这样一些恰到好处、画龙点睛的“讲授”总是能够吸引学生,能使学生借助某种比喻、神似的表情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似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四、优化的思维过程
思维能力是诸种能力的核心,是人才结构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中学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可以说,一堂有效的化学课,应是一节高质量的思维课。
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效地化学教学,是学生有效思维展示的一种过程,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概念、原理、规律的“来龙去脉”,更好地把握化学的思想和方法、本质和规律,最终转化为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必要时,要“放慢”这些思维过程,使思维活动形成“定格”,产生“慢镜头”,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顿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创造学家戈登曾说过,“创造的机制主要有两条,即把陌生的东西变成熟悉的,把熟悉的变成陌生的。”无论哪种方式,我们都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优化学生的思维过程,以求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求思维的创新发展。
五、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有效教学的必要手段
课后反思是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梳理,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被忽视。其实通过课后反思,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肯定成功之处,修正和完善不足之处,并不断完善教学过程,就能更好地增强教学的有效性。为了提高今后教学的有效性,我认为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1、总结成功的经验,将好的案例、教学方法等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并用于以后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2、记录教学中的失误。先认真分析失误的原因,再进行修正,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的失误。3、记录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学生在学习上的困惑是一节课的难点。只有找出学生困惑的原因,再选用合适的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课堂上的灵感也尽量要捕捉下来并加以修正,再用于今后的教学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化学的有效性教学是教师在达成教学目标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方面都很成功的教学行为,是教学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双重表现。在新课程理念下,有效的化学教学要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有效课堂教学心得体会15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市、县教委的课改要求,有效推进我县教育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县教师进修学校于20xx年7月24至28日举办了“秀山县20xx中学语文教师80学时暑期集中培训”,为期5天。我作为培训中的一员对这次培训感受颇深。下面我就谈谈此次培训的感受和收获。
首先,此次培训准备充分,领导重视。开班前县教师进修学校就对此次培训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培训人员提前通知,培训内容提前做了安排、订购,对培训期间的工作周密的做了计划。同时领导高度重视,并且作了重要讲话,对此次培训也作了严格要求。培训人员从思想上就高度重视、积极参与,每天坚持签到制度,无特殊情况做到不请假、不迟到、不缺席准时参加每天的学习活动。县教师进修学校领导坚持在一线指导培训学习、广泛听取教师意见。
其次,培训人员多,培训内容广,讨论时间足,效果显著。培训内容丰富,首先杨玉素主任给我们讲了《教师素养及教学艺术》的报告,让大家明白了语文教学要有教育的国际化观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在教学理念上不做“园丁”,要做“雕塑家”。还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较高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要具备准确把握教材的能力;要有出色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有灵活的教学机智;要具备终身学习。接着听了万顺老师的《如何围绕新课标解读教材》,让我们了解在教学中存的问题,知悉了课程的基本理念,了解了新版“语文课标”以及教材的特点,掌握了教材解读的方法。听取了喻翠梅老师的《校本教研促进语文教师专业化成长》,让我们知道了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展校本教研。曾芳老师还给我们上了《整合资源让课堂迸出智慧的火花》,使我们认识了从不同角度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听了姚玉惠校长的《让课堂评价“秀”出精彩》,知道了课堂评价要充满激励,要客观具体;要因人而异;要情真意切;要新颖多样。陈淑慧老师给我们上了《对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让我们了解为什么要改革课堂?为什么要强调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特别是听了王治宇老师和杨梦兰老师及陈华老师和倪红老师的精彩讲解,使我“柳暗花明又一村”,知道了我在教学改革中遇到的短板问题。明确了:
(一)解放学生,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的“被动消极,死水微澜”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会学、乐学、创学”。
(二)解放老师,提高老师的生活质量。通过新的教育方式,将大大减少老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时间,使他们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焕发自身的生命活力,真正体验职业的内在欢乐与尊严,从而提高老师的生活质量。
再次,通过此次培训充分认识到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因此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新课程理论为指导,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实行课堂改革势在必行。只有树立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知主体和发展主体的思想,致力于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主体的回归和学习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把发展空间还给学生,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改革时间紧迫,因此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你我做起,要从现在做起。
总之,在这次课改培训中我受到很大启发,这将给我今后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动力。我深信自己会在这次教学改革浪潮中不断的成长并有所建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