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优秀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太阳落山、鸟儿飞行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流程时,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我通过反复朗读,并通过说话环节来反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捕捉时间的影子,引导学生从细处感受时间,惊醒时间在身上走过的感觉,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然后,通过学习“我”和时间赛跑的事,让学生强化了要与时间的无情流逝做对抗的心理要求,并在生活实践中形成要“珍惜时间”和时间赛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最后,简介作者的事迹,作者由于一直和时间赛跑,所以获得了一系列的成就,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从而明白了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从而也感悟到了要珍惜时间的道理。
整个教学设计我注重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感悟,引导学生用心灵与时间进行对话,拉近孩子们与时间的距离,将“时间”这一哲学范畴深入浅出地诠释出它的生活意义并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我经过课堂的实践检验,以下几点仍需努力:
1、关注学生做得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显单调。学会赞美学生,可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点。
2、学生默读了,心里有了,但总觉得有点“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是否因为有声朗读少了,值得思量。
3、学生有声朗读时,情感还差点火候,悟与读的转化在平时要加强训练。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地成长,这是我的追求。这节课上,孩子们有收获,但我希望自己在教学之路不断求索,希望有我的陪伴孩子们成长的步履会更坚实。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2网络研讨“先学后教”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看了“晚风”的几次教学设计稿,真有几许感动在心头。好的教案精彩的课是怎么样来,就是在一遍遍的思考中悟出来的,在一个个同行的批评中精彩起来的,在某几位专家的引领中个性鲜明起来的。
回首自己的教学,在第一轮接触教材的时候一般都会花很多的时间去熟悉文本,参考教参,设计教学方案。到了第二遍教的时候,发现凭印象匆匆应对的课,往往自己郁闷学生无趣。有第二轮思考的课文,上过后总有新的感触和收获,上完课犹如经历了一次愉快的旅行。
《和时间赛跑》讲“我”因为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听了爸爸的话寻求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这个问题的答案,产生了和时间赛跑的念头,并由此体会到了应该怎么样珍惜时间。
教学的第一课时,我抓住“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引导学生讨论“父母对我说的是哪一句话,是“外祖母睡着了”还是“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出乎意料,有不少学生选择了父母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此时,我引导学生再读一遍课文。学生重读课文,读到第三自然段的'“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都明白了问题的答案。此时我马上表扬肯定学生的学习方法:这就是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学生在解决一个问题的过程中马上产生了新的问题“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思考中讨论中明白了“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可人年老了,不可能再少年。”产生了人生难再的恐惧,在教师适当地引导“我们是不是要一直在主要唯恐老去、死去的恐慌中度过一声,直至死亡真正来临呢?”留待下堂课你们来回答。
在这个小片断中也许有了那么一点点“先学后教”的痕迹。学生有了问题并不可怕,这正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调动学生思维的良好时机。教师要善于把握,把球传给学生,让他们在独立运球、相互协作中投球射门,真正解决问题。
想起自己也曾因为看到到初夏深深浅浅、变幻无穷的的绿意,产生了花谢春逝的悲悯,从而开始珍视时间,唯恐人生虚度。不知道我今天的教学是不是也让学生产生这么的念头呢?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3一、学习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正确读写“忧伤、哀痛、持续、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无穷、假若”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时间的意义,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4.搜集、积累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
二、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讨论法
三、学习重、难点:重点:
课文启示人们: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学生从学习中获得这一启示,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有所感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难点:由于时间观念比较抽象,小学生的时间观念比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时间的意义,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准备:
收集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身边珍惜时间的人物和事例。
五、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1、(自编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谜语吗?有哪些谜语?说来让大家猜猜?老师也编了几个谜语,你们想听吗?(1)、什么东西有的人觉得充裕,有的人总觉得不够用?(2)、什么东西你珍惜它,它就会给你带来财富?(3)、什么东西你浪费了它,也就等于浪费了你自己的生命?(生说自己的见解,师引到时间上)2、同学们,关于时间你有什么看法呢?3、师:时间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时时存在的,并且一去不复返的,有个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时候,和我们的想法一样,认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后来,他却又同时间赛跑(板书课题)。你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可以把你喜欢的内容多读几遍。2、(检查读书,了解读书情况)谁来读自己喜欢的内容?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来告诉大家呢?(生说,互相补充,教师相机指导。)
(三)、再次读书,质疑问难1、同学们读书很认真,了解了课文大意。我们知道,学贵有疑,读了这篇课文,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要想提出有价值的 ……此处隐藏12960个字……“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一、搜集珍惜时间的资料,体会时间的宝贵
时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模糊的概念。我在设计该课的教学设计时,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把交流珍惜时间方面的名言警句,安排在课前师生互动环节进行。先让学生感知“珍惜时间”,为本节课的学习定下基调。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了解了更多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名句,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形成珍惜时间的观念。从而让“时间宝贵易逝”在孩子们心中扎根。这些资料放在课前活动时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指导层次朗读,感受时间的流逝
采取用中心句——“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引领全文的学习。第二课时,首先从“我”对爸爸的话的理解入手,让学生知道“我”是从身边的事物去感受“时间过得飞快”,开始理解“永远不会回来了”。在这个环节,抓住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体会爸爸的话,学生通过联系生活,感受时间会带走“昨天、童年、生命”感受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时间的可贵、时间的无情……,以真实的体验来感悟“为什么要珍惜时间”,这样把朗读和感悟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文字的里面抠出情感来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珍惜时间的原因。从而让学生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本展开对话。
三、以课本为主,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课堂学习,还是注重以课本为主,在学习中,提示学生找到段落在书中所在的位置,以便随时翻书圈画、批注等,因为不动笔墨不读书才是学生要掌握的根本读书方法。让学生默读课文时,画出段落的中心句,并注明之;找出段落中表达所见、所想的句子;在读过的句段中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等,让学生留下自己学习的心得、体会和知识、笔记等。我认为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读书方法,如,学习第4自然段时,利用范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读到作者的内心里去,老师的范读,给学生树立了读书的榜样,同时告诉学生理解好才能读好,读好书是学好语文的关键。
四、体会作者情感,进行仿写练笔。
课文的第6、7自然段写的'作者的生活体验,看到太阳下山,知道一天就这么过完了;看到鸟儿飞到天空,想到鸟儿明天即使飞得是同样的路线,也永远不是今天了。真切地感受到时间一去不复返。教学这两个自然段,我让学生自读课文,谈谈感受,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让学生体会学习作者的写法——所见所想,体会充满诗意的、描绘时间流逝的语句,进行仿写练笔。仿照第6、7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在你眼里,哪些事物跟昨天不一样了。这个环节的学习,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源源不断地列举生活中的事例,从而拓宽他们的思路,碰撞他们的心灵,培养他们的“惜时”意识。
五、反思不足,提升自我
讲完课,结合老师们的评课,细细琢磨,这节课我还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合作学习环节还需要扎实有效的进行,真正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二是板书内容有待于完善,要贯穿整个文本或加上本课的中心句。三是读书的要求用幻灯片呈现出来为好。四是注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化安排,注意语言的精炼。在今后的听评课中,我会多向各位老师学习,精心打造课堂,提高教学效率。
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15《和时间赛跑》既是一篇感人的文章,又是一篇清新、淡雅又略带忧伤情绪的散文。文中“我”因外祖母去世而悲伤不已,后来听了爸爸的一席话,看到日落日出、鸟飞鸟还等自然现象,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并在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体会到了应该怎样珍惜时间。课文给我们以深深的启示:虽然“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虽然“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本文采用的是叙议结合的方法,观点鲜明,故事具体,值得我们学习与深思。”
时间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对时间的理解比较肤浅。在学习本课时,以“谜”入手,通过猜谜、找谜、解谜、揭谜底的过程,来理解课文,让学生结合实际感受时间的珍贵,形成珍惜时间的价值观念和情感体验。
《和时间赛跑》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思路设计新颖。
猜谜语是学生最喜欢,也是最熟悉的游戏,我在准备《和时间赛跑》这一课时,第五自然段中说:“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句话中的迷字,给了我启发,如能按猜谜语的形式来设计教学,对学生来说有吸引力,他们会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于是经过深入分析,发现这个迷就是第四自然段中“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有了谜就有了解谜过程,第八自然段和时间赛跑就是解谜过程,第十自然段“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就是作者解出来的谜底。因此我就按这种思路设计教学,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课文,整篇课文也以猜谜的方式展开:找迷——解迷——揭谜底。首先让学生找出爸爸说的迷,理解迷的含义。接着从发现身边事物永远不会回来,引出解谜的过程,也就是和时间赛跑的过程,为了让学生对作者和时间赛跑的收获有个感性认识,对作者进行简介。最后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了谜底。围绕谜底,让学生谈认识、感受,通过整个解谜过程,使学生认识虽然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但是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就可以成功。
二、从生活体验理解教材
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中处处都洋溢着语文的气息。学生是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去解读教材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拘泥于教材,变过去的“教教材”,为现在的“用教材教”。让教材成为学生通向真实生活,通向广阔世界的桥梁。通过课本文本唤起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联系起来,学得更深,更广。
三、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我们的语文教学洋溢着人文的色彩,充满着生命的感动,负载着陶冶情操的使命。教师要善于关注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生哲理,使之成为唤醒学生心灵的源泉和动力,使学生心中美好人性的萌芽慢慢地滋生,强壮。完善学生人格,要把语文课上到学生心里。
四、朗读中品味情感。
随着探究问题、理解内容的深入,我始终引导学生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形式的`个性朗读——发现问题时读,理解内容时读,体会情感时读。可采用自由读、范读(借助VCD)、指读、评读、齐读等。学生在理解和感受中读出了“我”因外祖母去世的哀痛,读出“我”体验时间流逝的哀愁,读出“我”跑在时间前面的喜悦。通过这些丰富多采,个性鲜明的朗读,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明理、悟情。
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以下几点是我不足之处:
1、关注学生做得不够。在实际教学中,自己的评价语言还显单调。学会赞美学生,可是一门艺术。这也是以后要努力的一点。
2、学生默读了,心里有了,但总觉得有点“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的感觉,是否因为有声朗读少了,值得思量。
3、学生有声朗读时,情感还差点火候,悟与读的转化在平时要加强训练。
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获得实实在在地“成长”,这是我的追求。这节语文课上,孩子们有收获,而我的教学生活也一样。希望在我的陪伴下她们可以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